-
公告通知:

互联网金融平台信息披露要放在第一位

  金融离不开风险,风险给投资者带来盈利的不确定性,所以监管是金融业难以逃离的主题。那么,近两年来风生水起的互联网金融该如何进行监管,一直都未有明确监管方案出台。

近日,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在北大汇丰商学院举办的十周年系列论坛上表示,互联网金融监管仍在分业监管框架下,根据功能确定监管体,平台信息披露要放在第一位,信息平台的监管职能和行业自律也很重要。同时,他预测,未来金融的发展会进入大资管时代。

传统金融客户和服务业态转移

互联网金融既有原始金融属性,又有现代信息服务属性,同时还有永恒的金融风险属性,这些属性都使其面临相关监管要求。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投资如宝类产品以及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已经有一定规模。数据显示,截止9月底仅广东省有P2P网贷平台数量达到343家,占全国总数23.85%,其中大约2/3落在深圳。

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带来了哪些冲击?陆磊表示,在宏观上形成了事实上的利率市场化。无论是P2P、众筹,还是余额宝实际上都在做讨价还价,只要有讨价还价就是市场化的,所以目前已经事实上形成了利率市场化的宏观冲击。第二个冲击是金融稳定,因为互联网金融中的任何一个业态,仅仅经历了两到三年的发展,无法确定它能不能经历一个完整的经济和金融周期,加上金融自身天然传染性,会不会构成对金融稳定的相关冲击。

同时,陆磊说,在微观层面,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强调的以金融机构为主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不同,它具有再综合化经营当中的内在动力和外部需求,也就是一个平台拥有从支付到借贷,到理财、投资,诸多产品的综合,虽然违背了监管方面分业监管的规定,但它天然具有综合化经营的发展趋势。

另外,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结构性冲击就是,传统金融的客户和服务业态转移。互联网金融增加了选择的可能性,使业态更加丰富,也就会形成客户分流。

那么,基于这些存在的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冲击,如何实现宏观审慎的监管,如何看待创新的正面和负面因素,进而如何设计监管框架?

陆磊表示,宏观审慎的基石是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金融不稳定,反过来说就是要维护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稳定。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在互联网冲击下主动和被动往前走,一定会形成类似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行业的冲击和传染,形成金融资源搬家,还会形成以贷款为主体的融资方式,不断降低全社会融资成本的冲击。另一方面,一系列制度前提目前仍然是缺失的。比如关于互联网金融投资者保护,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该如何管理,投资者的自身风险识别与定价等方面的制度仍是缺失的。

陆磊说,在微观审慎层面,任何创新一定会引至行业性风险,比如90年代遍地开花的农村合作基金会,它实际上是满足了非互联网时代的融资需求,具有普惠金融的性质,但它因为风控失灵而失败了,所以有必要提醒从事P2P和众筹的企业,重视风控问题。同时,仍需要注意的是,规模够不够大,资金来源和运用是否过渡集中,这些都会导致单个风险。

陆磊认为,由此分析确立的监管原则是,分业框架下的基本原则,根据功能确定监管体。第三方支付按照功能应该是央行监管。P2P主要是债务融资或债权匹配,就应该是银监会监管。众筹,是在网上平台上的股权投资,那么就应该是证监会监管。同时,平台信息披露要放在第一位,信息平台的监管职能也很重要,要设立平台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行业自律很重要。有的时候行业自律没做好,毁了行业本身,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未来金融进入大资管时代

技术变革给金融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陆磊说,我能做的测算是,未来金融将进入到一个大资管时代。同时,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跨界金融进入,会迫使正规金融转型升级,各自会衡量自己的比较优势。

陆磊表示,未来,正规金融跟互联网金融,不见得是一种矛盾对立关系,可能是一种统一、互相融合的关系,更多跟互联网有关的东西可能会从正规金融体系服务外包出去。因为正规金融未来会做出更多服务外包,擅长的是渠道、营销、产品设计。但是数据、计算、风险识别,是互联网的优势。

同时,正规金融会做资金批发商和业务辅导者,互联网金融将会是正规机构的“腿”。

另外,正规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共同做的资产证券化或者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更擅长市场细分,更擅长拉住一群人,而正规金融机构更擅长营销,更擅长渠道,所以二者结合也将会有空间。